清巴尔虎部蒙古族妇女头饰

清代
银、珊瑚、松石 头饰长37.5厘米、宽50厘米、头箍直径19厘米
一级
呼伦贝尔市征集
头饰呈盘羊角形,在条形银饰上镶嵌珊瑚、松石等宝石。头饰造型独特,整套头饰上的装饰图案较多地保留了蒙元时期的特色蒙古族妇女的头饰多选用珊瑚、玛瑙、… 阅读更多 “清巴尔虎部蒙古族妇女头饰”
清代
银、珊瑚、松石 头饰长37.5厘米、宽50厘米、头箍直径19厘米
一级
呼伦贝尔市征集
头饰呈盘羊角形,在条形银饰上镶嵌珊瑚、松石等宝石。头饰造型独特,整套头饰上的装饰图案较多地保留了蒙元时期的特色蒙古族妇女的头饰多选用珊瑚、玛瑙、… 阅读更多 “清巴尔虎部蒙古族妇女头饰”
近代
玛瑙、丝、骨 扳指高2.5厘米,外径3厘米,套通长140厘米
内蒙古地区征集
在扳指深褐色凸起上巧妙雕松树、鹿纹,扳指收纳于灰蓝色丝线编织的网套内,并穿坠骨饰。
扳指为射箭时戴于拇指之上,起保护作用,后渐演变为装饰之功。
扳指是一种护… 阅读更多 “达斡尔族玛瑙巧作扳指及挂饰”
清代
银、铜 通高11厘米,印边长10.5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此印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政府颁授予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二十四世孙松喇布之印。 松喇布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扎萨克多罗贝勒,其父善丹系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扎萨克 郡王额麟… 阅读更多 “清鄂尔多斯右翼中旗虎纽满蒙文扎萨克银印”
清代
银、铜 通长16.9厘米,牌长14.4厘米,宽9.9厘米
一级
包头市征集
此牌为清王朝盟旗制度的产物。清廷为加强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在旗以上设盟,数旗为一盟。如遇战时应招,可率领所属各旗壮丁出征,此牌为征调马匹的行令牌。
盟长为其行政… 阅读更多 “清乌兰察布盟盟长贝子乘马牌”
清代
铜 高75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26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藏传密宗威仪中,为密法修持者举行灌顶仪式时,专为盛满圣水而备的宝壶。圣水浇灌头顶能祛除修持者无明烦恼之垢秽,同时引出自性清净心,可大大缩短修行成道的期限藏传密宗威仪中… 阅读更多 “清鎏金莲瓣纹圣水壶”
清代
银,宝石 高50.5厘米,直径33厘米
一级
锡林郭勒盟征集
此为乃琼神巫在特定宗教吉日作法降神时所戴的冠饰。这顶法冠形制非常奇特,正面嵌有五个骷髅银饰。它的材料大多由金银和宝石组成,所以特别贵重,只有乃琼神巫降魔时才能由助手帮忙戴… 阅读更多 “清银鎏金镶宝乃琼冠”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 阅读更多 “蒙古族服饰简介”
在很长时期内是牧区群众的主要食品之一。炒米的特点是吃法简便,宜于储存,用奶茶泡食或拌奶酪均可。吃炒米,既不需要刀、勺、锅、灶,更不要烹、蒸、煮、炖,适应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先将水煮沸,将糜子投入锅内烀熟并炒干,用碾子压去皮即成。
全羊汤,是蒙古族的一道特色美食,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货,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再放上各种佐料,进行食用。其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
内蒙古风味汤菜,俗称羊杂碎。用羊头、蹄、下水为主料,加辅料煮制而… 阅读更多 “蒙古族饮食——全羊汤”
蒙古酒就是奶制酒。他是蒙古民族主要传统饮品。蒙古民族用五畜(牛、马、驼、山羊、绵羊)奶制酒饮用历史悠久。从驯化经营五畜,利用它的产品开发就研制出了用五畜的奶制酒饮用的文化世代相传。
蒙古酒是蒙古族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 阅读更多 “蒙古族饮食——蒙古酒”